
圖片來源: AlexanderAlUS/Wikipedia/CC BY-SA 3.0
科學家們正致力于將石墨烯(薄且質地堅硬的碳層材料)制成超薄薄膜,用于制備性能更好、使用壽命更長久的水過濾器,以快速凈化大容量水體中的污染物。
石墨烯的獨特性能使其成為水過濾或海水淡化的理想材料。但在大規(guī)模應用前,還須克服一個缺點,即制備單原子層石墨烯薄膜是一個超精細的操作過程,很容易在制備過程中將材料結構破壞從而使成品存在結構缺陷,污染物會從這些缺陷部分滲漏。
目前,來自麻省理工學院(MIT)、橡樹嶺國家實驗室(Oak Ridge Natio
nal Laboratory)、法赫德國王石油礦產大學(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,KFUPM)的工程師們,將化學淀積和聚合技術結合起來,設計了一種可以修復這一缺陷的方案。然后團隊運用了一種先前已得到的方案,在材料中構建出細小卻規(guī)則的孔,孔徑大小僅允許水通過。
研究人員通過將化學淀積和聚合技術結合起來,可以制備出尺寸相對較大(一美分硬幣大?。┣覠o結構缺陷的石墨烯膜。膜材的尺寸大小至關重要:用作過濾膜時,成品的尺寸大小要能夠達到厘米范圍,或是更大。
實驗中,研究人員讓水透過經過他們雙重改良(修復+致孔)后的石墨烯膜,然后將其過濾效果與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膜進行比較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石墨烯膜能夠過濾掉大部分的大分子污染物(如硫酸鎂和葡聚糖)。
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副教授Rohit Karnik說道:“至少在實驗室規(guī)模上,我們已經能夠修復石墨烯膜缺陷,要知道,之前石墨烯在宏觀領域的分子過濾是無法實現(xiàn)的。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優(yōu)化制備流程,也許未來就不需要對缺陷進行修復了。但我個人認為不可能得到這種“**石墨烯”,污染物雜質滲漏的情況總會發(fā)生。雙重改良(修復+致孔)就是例子。
圖片說明:工程師們通過兩步法成功彌補石墨烯膜的結構缺陷。在進行操作前,首先將石墨烯材料附在銅表面(左上圖),該過程會使石墨烯材料產生內在缺陷(如圖中的裂紋所示)。再將石墨烯層揭起并將其覆在多孔層上(右上圖),這一過程中會導致更多的孔洞和裂紋。第一步操作(左下圖),使用原子層沉積技術將鉿(圖中灰色部分)填充在裂縫中;然后通過界面聚合法(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)用聚酰胺纖維將剩下的孔洞填補。圖片來源:MIT
極精細的轉移過程
O'Hern說道:“當前能夠將海水轉化為淡水的膜材尺寸較厚(有200個納米單位厚)。相比之下,石墨烯膜的尺寸大約只有三埃(比現(xiàn)存膜材薄600倍)。這就使其用于過濾水時效率更高?!?
O'Hern和Karnik過去幾年一注致力于研究如何將石墨烯做成濾膜。2009年,團隊開始試著將石墨烯覆在銅(這種金屬支持石墨烯在其表面進行大范圍改性)表面制膜。不過,水無法透過金屬銅,所以之后需要將石墨烯轉移至多孔層上。
然而,O'Hern發(fā)現(xiàn)轉移過程會導致石墨烯出現(xiàn)裂紋。此外,在石墨烯生長過程中還會生成內在缺陷,這些都會影響膜材的過濾效果。
將石墨烯膜的孔洞“堵住”
為了解決上述問題,團隊想出了一種技術首先解決內在缺陷,然后解決轉移過程造成的缺陷。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叫做原子層沉積(atomic layer deposition)的技術解決內在缺陷,將石墨烯膜置于真空室中,然后通過震動將含鉿的化學物質(通常不會與石墨烯發(fā)生反應)添加至缺陷部位。不過如果化學物質接觸到了石墨烯的小開口,該部位較高的表面能會導致化學物質和開口粘合在一起。
經過了幾輪原子層沉積試驗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二氧化鉿能夠成功地沉積入石墨烯的納米級缺陷中。不過O'Hern意識到使用相同的方法填充更大的孔洞和裂紋(尺寸為幾百納米)還需更多的時間。
他和他的同事們想出了第二種技術來解決更大的缺陷,選用了一種叫做界面聚合的方法(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),該方法經常用于制備膜材。填充完石墨烯的內在缺陷之后,研究人員將膜材侵入到兩種溶液(水浴和不與水混溶有機溶劑,如油)的界面。
兩種溶液分別溶解掉了兩種不同的分子,從而反應制得聚酰胺纖維。只要將石墨烯膜置于兩種溶液的界面,聚酰胺纖維就會生成并填充入裂紋和孔洞中(因為只有這些部位兩種分子才能充分接觸),并最終**地將剩余缺陷部位填充。
研究人員使用去年研發(fā)的一項技術,進一步將石墨烯中那些細小且規(guī)則的孔洞蝕刻掉,這些孔洞小到能讓水分子通過,卻能將較大的污染物“拒之門外”的程度。實驗中,他們測試了膜材對含一些大分子(包括鹽在內)的水溶液的過濾效果,發(fā)現(xiàn)膜材能夠過濾掉90%的大分子,不過卻不能過濾掉鹽,并且鹽的透過速度比水還要快。
初步測試表明,盡管填充缺陷和控制滲透率的技術仍需進一步改進,但石墨烯依然會是現(xiàn)有過濾膜的可行的替代品。
Karnik表示:“如果這項技術研究成功,應用前景將非常廣泛(特別是在海水淡化和納米過濾領域),影響會十分巨大;此外,該技術可能也將在精細化工和生物樣品處理等領域大展拳腳。這是對尺寸升級為厘米級別,并能進行任何類型分子過濾的石墨烯膜的**報道,這一進展確實讓人興奮不已?!保茖W之家,譯審:Kong)
英文來源: http://phys.org/news/2015-05-leaky-graphene-technique-enable-faster.html